【JD-GQX8】,山东竞道光电,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为根本,携手共进,共赢未来。
能见度检测仪器是气象观测和交通安全领域的关键设备,专门用于测量大气透明度和能见距离。这些精密仪器能够捕捉到能见度的细微变化,为各行各业提供重要的环境数据支持。从气象台站到交通要道,能见度检测仪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现代能见度检测仪采用多种先j技术实现精准测量。前向散射式检测仪通过测量光线在大气中的散射强度来计算能见度;透射式检测仪则直接测量光束通过固定距离后的衰减程度。部分高d仪器还结合了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检测不同高度层的能见度分布。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可达±10%以内,响应时间快达数秒钟。
在气象服务领域,能见度检测仪扮演着重要角色。气象台站通过长期积累的能见度数据,可以分析区域气候特征,研究雾霾形成规律。这些数据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对雾、霾、沙尘暴等天气现象的预报准确率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能见度数据还用于环境监测,反映大气污染状况。
交通运输行业对能见度检测仪有着刚性需求。在铁路系统中,检测仪数据用于列车运行调度,当能见度过低时可能采取减速或停运措施。港口码头依靠能见度监测来决定船舶进出港安排,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也利用能见度数据来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恶劣天气下的通行效率。
能见度检测仪的安装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支持。仪器安装位置应避开局部障碍物影响,通常要求离地高度在2-10米之间。定期清洁光学窗口、校准测量参数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关键。现代检测仪多具备自诊断功能,可以及时发现镜头污染、组件故障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维护难度。
随着技术进步,能见度检测仪正朝着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新型号已经实现太阳能供电、无线数据传输,适合安装在偏远地区。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也使仪器具备数据质量自检和异常值识别能力。未来,能见度检测技术将继续进步,为人类活动和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环境监测服务。
一、产品简介
公路气象站是利用综合采集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讯技术等技术对多种气象传感器从结构到系统组成上进行集成化应用。能够连续获得交通沿线的气象信息,能够对能见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雨量、路面状况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远程传输完成各类数据的汇总并及时传送给交通部门,为交通相关部门做好各沿线交通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可为高速公路安全主管部门和人们的出行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公路气象站系统组成:能见度传感器、遥感式路面状况传感器、气象传感器、采集器、立杆支架、供电系统、云平台
二、产品特点
1.能见度仪:由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及微处理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发射器发射红外脉冲光,接收器同时检测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前向散射的脉冲光强度,所有测量信息由微处理控制器搜集并通过专门的数学模型算法转化为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
2.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传感器
3.风速风向传感器:探头顶盖隐藏,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
4.压电雨量:本压电雨量传感器采用PVDF压电薄膜作为感雨器件,通过嵌入式AI神经网络分辨雨滴信号,避免因砂砾、灰尘、振动等干扰带来误触发。
5.标配GPRS无线传输
6.太阳能供电、市电两种供电方式自由选择
三、技术参数
1.能见度:测量原理气溶胶前散射,5m-10km(≤2km ±2%2km~10km ±5%>10km ±10%)分辨率1m
2.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60m/s(±0.1m/s)分辨率0.01m/s
3.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2°);分辨率:1°
4.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j管结电压法,-40-60℃(±0.3℃),分辨率0.01℃
5.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3%RH),分辨率:0.1%RH
6.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1100hpa(±0.25%),分辨率0.1hpa
7.压电雨量:测量原理压电,0-4mm/min(≤±4%),分辨率0.01mm
8、路面状况:测量原理红外遥感测量
型号LM1检测距离及检测区域直径2-8米;23cm对水平线的安装角度30-80度电源及功耗DC12-24V;0.6W工作温度和湿度温度:-40ºC至+60ºC;湿度:0至95%积水厚度0-10 mm覆冰厚度0-2 mm积雪厚度0-2 mm湿滑程度0.01(湿滑)-0.82(摩擦强)路面状态报告干燥、潮、湿、雪、冰、冰水混合公路天气现象(选配)路面温度:-40ºC至+60ºC天气现象:雨;雪;大雾路面材料混凝土、沥青路面通讯RS485、RS232
9、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10、生产企业具有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
11、生产企业为3Aj信用企业
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