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SW3】,山东竞道光电,十年深耕水文设备。
水文水利监测站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减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科学合理建设的监测站,能为相关决策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以下将从选址、设备选择以及运维管理三个关键方面,为水文水利监测站的建设提供全面指南。
选址要点
1. 代表性原则
水文水利监测站的选址应能充分代表所在区域的水文水利特征。对于河流监测站,需考虑河道的平直段与弯曲段、宽窄变化等因素。一般应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且断面形状规则的位置,这样的河段水流条件相对单一,所测数据能准确反映该河流的整体水文状况。例如,在一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上,若选择在靠近支流汇入点或有明显地形变化的区域,水流可能受到干扰,导致数据偏差,无法代表主流的真实情况。对于湖泊监测站,要考虑湖泊的形态、水深分布以及水流方向,选择能代表湖泊整体水质和水位变化的点位。
2. 安全性原则
选址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选择在易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在山区,应远离陡峭山坡和山谷底部,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监测站设备。同时,也要考虑河岸的稳定性,若河岸土质疏松,容易发生坍塌,可能会损坏监测设备。此外,监测站应与高压电线、大型建筑物等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电磁干扰和建筑物对监测数据的影响。例如,高压电线产生的电磁信号可能干扰监测站的数据传输和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3. 便利性原则
为了便于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监测站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尽量选择靠近现有道路的地方,方便运输设备和人员到达。同时,要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覆盖。若监测站位于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可能需要配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并建立独立的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
设备选择要点
1. 水位监测设备
水位是水文水利监测的基本参数之一。常见的水位监测设备有超声波水位计、雷达水位计和压力式水位计等。超声波水位计通过发射超声波信号,根据信号反射回来的时间测量水位,具有非接触式测量、精度较高且价格相对合理的优点,适用于一般的河流、湖泊水位监测。雷达水位计则利用雷达波反射原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精度更高,常用于对水位监测要求较高的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域。压力式水位计通过测量水体压力来推算水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对安装环境要求较高,适用于相对静止的水体。
2. 流量监测设备
流量监测对于了解河流的输水能力和水资源总量至关重要。常用的流量监测设备有流速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流速仪通过测量水流速度,结合河道断面面积计算流量,是传统且应用广泛的方法。ADCP 则能同时测量不同水层的流速,快速准确地获取流量数据,尤其适用于大流量河流和复杂水流条件下的测量。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流量监测设备,通过对水面流速和水位的监测来估算流量,具有安装简便、非接触测量的优势。

3. 水质监测设备
水质监测设备用于检测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常见的水质参数如酸碱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都有相应的检测仪器。例如,pH 计用于测量水体酸碱度,溶解氧仪通过电化学方法测量水中溶解氧含量。对于一些综合性的水质监测站,还会配备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可同时检测多个水质指标,提高监测效率。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毒性检测仪等新型设备也逐渐应用于水质监测,以评估水体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4.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是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传输的关键。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各类监测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选择时要考虑其兼容性、稳定性和存储容量。数据传输设备则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常见的传输方式有无线传输(如 4G、GPRS、卫星通信等)和有线传输(如光纤、网线等)。无线传输灵活性高,适用于偏远地区,但可能受信号强度影响;有线传输稳定性好,数据传输量大,适合对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监测站。
运维要点
1. 定期巡检
定期巡检是确保监测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数据准确性核对、通信状况检查等。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腐蚀、松动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例如,检查水位计的传感器是否被杂物遮挡,影响测量精度;查看数据采集器的存储容量是否足够,数据传输是否正常。一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在汛期等特殊时期,应增加巡检频率。
2. 设备校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类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校准。水位计、流速仪等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使用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例如,水位计可通过与高精度的水位标尺进行比对校准;流速仪则需要在标准水槽中进行校准。校准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每年一次,对于使用频繁或对精度要求高的设备,校准周期可适当缩短。
3. 故障处理
一旦监测站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建立完善的故障应急预案,明确故障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对于常见故障,如传感器损坏、通信中断等,应储备相应的备品备件,以便快速更换。对于复杂故障,应及时联系设备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同时,要做好故障记录,分析故障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4. 数据管理
数据是水文水利监测站的核心资产。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定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插补和修正。同时,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使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及时获取和利用监测数据,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决策提供支持。
水文水利监测站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选址、设备选择和运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要点,才能建设出高效、稳定、准确的监测站,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