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DB1】,山东竞道光电,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为根本,携手共进,共赢未来。
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制定科学、完善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对于及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保障大坝安全至关重要。一个全面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通常应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大坝变形是反映其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裂缝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或 GPS 测量等技术,在大坝坝顶、坝肩等关键部位布置测点,监测大坝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情况。垂直位移监测一般通过水准测量的方法,沿大坝轴线方向布置水准点,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以了解大坝的沉降情况。裂缝监测则通过在裂缝两侧设置观测标点,采用量具或仪器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变化。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大坝的类型、规模、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形特征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渗流监测:渗流监测对于防止大坝渗透破坏至关重要。主要监测项目包括坝体渗流压力、坝基渗流压力、渗流量以及绕坝渗流等。在坝体内埋设渗压计,监测不同部位的渗流压力分布,了解渗流场的变化情况。在坝基设置测压管,监测坝基渗流压力,判断坝基的防渗性能。通过在大坝下游设置量水堰等设施,测量渗流量的大小。对于土石坝,还需关注坝体与岸坡、坝体与建筑物连接处等容易发生绕坝渗流的部位,布置相应的监测点。通过渗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大坝内部或周边是否存在异常渗流通道,评估大坝防渗体的工作状态。
应力应变监测:应力应变监测能够反映大坝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状态。对于混凝土大坝,通常在坝体内部关键部位埋设应变计、应力计等传感器,测量坝体的应力应变情况。在大坝的基础部位,还需监测基础的应力变化,了解大坝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土石坝,可通过埋设土压力计等设备,监测坝体内部的土压力分布。应力应变监测数据有助于评估大坝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水力学监测:水力学监测主要关注水库的水位、流量、水温等参数。水位监测通过水位计实时测量水库的水位变化,为水库的调度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流量监测可采用流速仪、流量计等设备,测量水库的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掌握水库的水量平衡情况。水温监测对于一些大型水库或存在水温分层现象的水库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了解水温变化对大坝混凝土性能以及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力学监测,能够为水库的合理调度和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监测技术与设备选型
传感器选择: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能够适应大坝恶劣的工作环境。例如,对于变形监测,可选用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GPS 接收机等;渗流监测宜采用振弦式渗压计、压阻式渗压计等;应力应变监测可选择振弦式应变计、光纤应变传感器等。同时,要考虑传感器的耐久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长期监测过程中能够准确可靠地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配备先j的数据采集设备,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连接。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设备和通信方式,如 4G、5G、光纤或卫星通信等,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或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选择专业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软件应具备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图形绘制等功能,能够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数据,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大坝的运行状态。同时,软件应具备可视化界面,以直观的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和决策。
监测频率与数据管理
监测频率:根据大坝的运行阶段、工程特点以及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频率。在大坝施工期和初次蓄水期,监测频率应相对较高,以便及时掌握大坝在关键阶段的变化情况。例如,在初次蓄水过程中,每天甚至每小时都需对大坝的变形、渗流等参数进行监测。在大坝正常运行期,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但仍需定期进行监测,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当大坝出现异常情况或遭遇特殊荷载(如洪水、地震等)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实时跟踪大坝的变化情况。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建立数据库。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同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保密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对大坝安全造成影响。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为大坝安全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预警指标与应急预案
预警指标设定:根据大坝的设计标准、历史数据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设定合理的预警指标。预警指标应包括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各项监测项目的阈值。例如,设定大坝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允许变化速率,渗流压力和渗流量的警戒值等。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指标时,及时发出警报,提示管理人员关注大坝的安全状况。预警指标的设定应科学合理,既要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又要避免频繁发出不必要的警报。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大坝出现异常情况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措施以及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当收到预警信息后,应急组织机构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专业人员对大坝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限制水库水位、进行大坝加固维修、组织下游人员疏散等。同时,要确保应急资源的充足供应,包括抢险物资、设备和人员等,以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涵盖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监测技术与设备选型、监测频率与数据管理以及预警指标与应急预案等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监测方案,可以实现对水库大坝全f位、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水库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