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OD】,山东竞道光电,十年深耕水质设备。
化学需氧量(COD)作为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其准确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COD 监测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准确性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期使用后 COD 监测仪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定期校准
校准是确保 COD 监测仪准确性的关键步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仪器内部的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老化等情况,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定期校准能够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使仪器恢复到准确测量的状态。
校准过程通常使用已知 COD 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选择至关重要,其浓度应具有准确性和可溯源性,且最好覆盖仪器的测量范围。一般建议至少使用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将标准溶液注入 COD 监测仪,按照仪器的校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仪器会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自动调整相关参数,如信号放大倍数、曲线拟合参数等,以确保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水样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对于使用频繁且水样成分复杂的情况,建议每周进行一次校准;若使用频率较低或水样相对稳定,可每两周或每月校准一次。定期校准如同给仪器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纠正测量偏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检查与维护传感器
传感器是 COD 监测仪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长期使用后,传感器可能会受到水样中杂质、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灵敏度下降或测量误差增大。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传感器十分必要。
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理传感器表面附着的杂质。对于一些可拆卸的传感器,可将其取下,使用软毛刷和温和的清洗剂轻轻刷洗,去除污垢。清洗后,要用去离子水彻d冲洗干净,确保无清洗剂残留。同时,要检查传感器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如是否有裂缝、磨损等情况。若发现传感器损坏,应及时更换。
此外,还需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可使用标准溶液或已知 COD 浓度的水样,按照正常测量流程进行检测,对比测量结果与实际浓度。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进一步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如检查电极的电位是否正常、光路是否通畅等,必要时进行校准或维修。

清洁与保养仪器
保持仪器的清洁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测量准确的重要条件。仪器外部应定期擦拭,防止灰尘、污渍堆积影响仪器散热和操作。对于仪器内部,由于长期使用可能会积累水样残留、化学反应产物等,需要进行定期清理。
清理仪器内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坏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管路。首先,关闭仪器电源,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小心拆卸可打开的部件。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工具,清理内部的反应池、管路、泵等部件。对于一些难以清理的污渍,可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溶解,但要注意溶剂的选择,避免对仪器造成腐蚀。清理完毕后,重新组装仪器,并进行试运行,确保仪器各项功能正常。
同时,要关注仪器的工作环境。应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适宜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
质量控制与比对试验
除了上述针对仪器本身的维护措施外,进行质量控制和比对试验也是确保 COD 监测仪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质量控制包括对测量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定期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试剂符合标准要求。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规范样品采集、处理和测量的步骤,减少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比对试验则是将本仪器的测量结果与其他经过认证的高精度 COD 监测仪或标准实验室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分别用本仪器和参考方法进行测量。若两者结果差异较大,需仔细分析原因。可能是本仪器存在问题,如校准不准确、传感器故障等,也可能是参考方法存在误差或水样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变化。通过比对试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COD 监测仪在长期使用后,通过定期校准、检查与维护传感器、清洁与保养仪器以及开展质量控制与比对试验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为水体有机物污染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助力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