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LSZ05】,山东竞道光电,十年深耕水质设备。
水,作为生命之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水体各项指标的精准测量和分析,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持。该系统由多个功能各异的监测单元构成,它们协同工作,共同描绘出水环境的真实状况。
水质监测单元
水质监测单元是水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检测水体中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参数,以评估水质的优劣。
物理参数监测:这部分主要测量水温、浊度、电导率等指标。水温对水体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以及溶解氧含量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精确测量。浊度反映了水体中悬浮颗粒的含量,它会影响光的传播,进而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常用浊度仪来测定。电导率则用于衡量水中溶解性离子的浓度,间接反映水质的纯度,通过电导率仪进行检测。这些物理参数的变化往往是水质变化的早期信号,能够为后续更深入的分析提供基础。
化学参数监测:化学参数监测涵盖了酸碱度(pH)、溶解氧(DO)、氨氮等众多指标。pH 值体现水体的酸碱性,对水中生物的生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都有显著影响,通过 pH 计进行测量。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反映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常用电化学法或荧光法的溶解氧测定仪来检测。氨氮和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分别采用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进行检测。这些化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有助于深入了解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
生物参数监测:生物参数监测主要关注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数以及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中细菌的总体数量,大肠杆菌群数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通过平板计数法或多管发酵法进行检测。水中细菌和大肠杆菌群数过多,表明水体可能受到了粪便等污染源的污染,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此外,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质变化具有不同的敏感性,通过调查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可以综合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例如,某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水生生物(如蜉蝣、石蝇等)的存在,通常表示水体水质较好;而耐污种的大量繁殖则可能暗示水体受到了污染。
水文监测单元
水文监测单元着重于监测水体的流量、水位、流速等物理特征,这些数据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预警至关重要。
水位监测:水位监测通过水位计来实现,常见的水位计有浮子式、压力式、雷达式等。浮子式水位计通过浮子随水位升降,带动记录装置记录水位变化,结构简单且精度较高。压力式水位计根据水的静压原理,通过测量水压来推算水位,适用于各种水体环境。雷达式水位计利用雷达波反射原理,非接触式地测量水位,具有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水位监测。水位数据能够反映水体的水量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流量监测:流量监测常用的方法有流速仪法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法。流速仪通过测量水流推动转子或旋桨的转速来计算流速,再结合过水断面面积得出流量。ADCP 则是利用声学多普勒效应,能够同时测量不同深度的水流速度和方向,快速准确地获取断面流量信息,广泛应用于大江大河的流量监测。准确的流量数据对于合理调配水资源、评估水利工程效益以及防洪抗旱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流速监测:流速监测除了使用上述流速仪外,还可采用电磁流速仪等设备。电磁流速仪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水流通过磁场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来计算流速。流速数据对于研究水流运动规律、污染物扩散以及河道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监测单元
气象条件对水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气象监测单元也是水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监测与水环境相关的气象参数,如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气温和湿度监测:气温和湿度影响着水体的蒸发、降水以及溶解氧的含量。气温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湿度则通过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水体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过程,进而了解其对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风速和风向监测:风速和风向对水体的混合、污染物扩散以及水体表面的蒸发等过程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风速仪和风向标可以实时监测风速和风向。在分析水体污染扩散趋势以及评估水利工程对周边气候的影响时,风速和风向数据是不可h缺的。
降水量监测:降水量直接影响着水体的水量补给,同时也可能携带污染物进入水体。常用的降水量监测设备有雨量筒和翻斗式雨量计等。雨量筒通过收集降雨并测量其体积来确定降水量,翻斗式雨量计则通过雨滴落入翻斗使其翻动计数来测量降雨量。准确的降水量数据对于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分析以及水污染的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
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负责收集各个监测单元获取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与管理中心。它是连接各个监测单元与数据处理平台的桥梁,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
数据采集:在各个监测单元中,都配备了数据采集装置,它们能够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时采集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数据。这些采集装置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准确记录各种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采集装置还会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质量控制,如剔除异常值、进行数据校准等。
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包括有线传输(如光纤、电缆等)和无线传输(如 GPRS、4G、5G、卫星通信等)。有线传输具有数据传输稳定、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距离较近且对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场合。无线传输则具有安装方便、灵活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或监测点分散的情况。通过这些传输方式,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与管理中心,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处理与管理单元
数据处理与管理单元是水环境监测系统的 “大脑",它接收来自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分析、展示以及预警等操作。
数据存储:该单元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将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长期保存。这些数据不仅包括实时监测数据,还包括历史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数据存储通常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数据分析: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和算法,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水质、水文、气象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识别异常数据和趋势,评估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水质变化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展示:将分析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如生成各种报表、图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以及地图等。这些可视化的展示方式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快速了解水环境的状况,发现问题并做出决策。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数据的远程实时查看,方便相关人员随时随地掌握水环境信息。
预警功能:根据预设的水质、水文等指标的阈值,当监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数据处理与管理单元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预警方式可以包括短信通知、电子邮件提醒、声光报警等。通过及时预警,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水污染事件、洪水等突发情况,保障水环境的安全。
水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水质监测单元、水文监测单元、气象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以及数据处理与管理单元等多个单元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水环境全f位、多层次的监测和管理。各个单元在系统中都发挥着不可h缺的作用,它们共同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各个单元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