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田野之上,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全年无休地值守,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其工作内容丰富且关键,紧扣农业生态的细微脉络。
气温监测通过精密温度传感器,实时捕捉农田不同高度层面的空气温度变化。清晨,记录露水凝结时的温度低谷,知晓作物是否面临霜冻威胁;午后,追踪暖阳下气温攀升峰值,判断是否会引发作物水分过度蒸腾,这些数据如同作物的“体温计”,助农精准把控灌溉、施肥时机,防止高温萎蔫或低温寒害,让庄稼在适宜温度区间茁壮成长。
湿度观测亦不可缺。湿度传感器持续丈量空气湿度,从春季湿润多雨时的饱和状态,到夏季干旱时段的干燥数值,精准掌握水汽含量。高湿度环境易诱发病虫害滋生,监测站及时预警,提醒农户做好通风降湿、药剂防治;低湿度时期,依据数据开启喷灌设备,维持作物周遭微气候湿度平衡,保障植株水分供给稳定。

光照强度测量紧跟其后。光电传感器聚焦太阳光芒,量化每日光照时长与强度分布。幼苗期,充足柔和光照利于光合作用启动、根系发育;开花结果阶段,过强光照可能灼伤花朵、果实,监测站精准洞察,指导农户搭建遮阳网、调整种植密度,优化作物采光条件,将阳光高效转化为干物质积累,提升产量品质。
风向风速监测更是“环境瞭望”。风杯式风速仪、风向标协同作战,感知气流动态。微风助力花粉传播、气体交换,大风却可能倒伏作物、传播病害孢子,实时风向风速数据让农户提前加固植株、防御灾害,还能依此规划农田布局,利用盛行风优化排灌走向,实现空气资源合理利用。
此外,降雨量收集不容忽视。雨量筒静静伫立,承接每一滴雨水,换算降水数值。雨季防涝,依数据疏通沟渠、排水防渍;旱季蓄墒,凭借降雨记录规划蓄水保水,精准调控农田水分盈亏,为丰收夯实根基。
从气温、湿度到光照、风雨,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全面监测,将点滴气象信息汇成农业“晴雨表”,助力农户科学耕作。